行业新闻

陪中产妈妈聊了三小时对高净值家庭祛魅了…

来源:tvt体育网页版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05 16:36:32

  本想着这个假期不给孩子上压力,时间安排得尽量松弛有度一些,但只要涉及作业和学习,又面临老生常谈的拖延问题、情绪问题、沟通问题……

  这一聊就再也停不下来。如今家庭的物质生活相对丰富了,孩子的幸福指数却降低了,各类精神疾病的概率也增加了。

  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数据,目前全球12亿的10-19岁青少年群体中,约20%存在心理健康问题。

  高净值家庭在教育子女的时候,往往投入大量金钱、时间后,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相差甚远。如何改变这种现状?

  对此,协和教育中心督学校长沈建军先生曾在IEIC大会就“提高孩子福祉”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,今天就来具体聊聊。

  我19岁就开始做老师,从2000年开始做国际学校的校长。从事教育多年,我今天想谈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——“学生的福祉”。

  我觉得今天的孩子不够开心,他们很多时候都是被成年人设计、被社会裹挟的。他们没参与度,甚至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都没有。

  记得我小的时候,会到沙滩上尽情玩耍,会把砍好的柴放到牛背上。但今天的孩子更多看到的是书本里的世界,被喂食“间接经验”。

  教育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,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如何教育这一代人。

  孩子是否总看到负面的东西?当一杯水快喝光了,他认为“还有三分之一”还是“只剩三分之一”?同一件事情,看问题的角度不同,得出的结论也不同。

  “利他主义”是孩子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法,曾有家长跟我说,他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,现在不想和零基础的孩子一起学了。

  我会告诉他:您的孩子可以去教别的孩子,他将学会怎么样与对方建立联系,如何帮助别人,这是非常好的成长机会。

  当你为孩子选择学校,考虑的是“大家都走这道路”,还是“用现有的经济条件满足孩子的自我愿望”?

  我希望有选择能力的家长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,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参与感。

  曾经有一个孩子讲到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——跟妈妈之间的关系是“你吃了没有”,跟爸爸之间的关系是“你现在要去哪里”。

  我们要想一想,今天孩子回到家开心吗?别一味问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,可以问问孩子是否有可以分享的趣事。

  随着今年的IB全球年会在韩国落幕,学生的Well-being被提到一个更高的维度。联合国经合组织的“PISA考试”中,已经把Well-being作为其中的一个测试要素。

  对此,协和也做了很多措施。比如开展常规心理咨询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、友谊周等活动,并且很看重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。

  我们在培养小孩子的时候要考虑一下“任务”的优先级,给孩子留一条“情绪的通道”,辩证地看待问题,不要成为最后压倒孩子的那颗稻草。

  现在我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,至今我都没有因此事而责备她,因为我知道她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,这比摘抄好词好句更重要。

  前些天,我遇到一个家长,他是一位企业老板,他对我说孩子在全英文幼儿园上学。我毫不客气地跟他讲,这一个年龄段的孩子,英语水平没那么重要。母语决定了一个人的思考深度。

  包括学科探究,假如没有母语作基础很难深入下去。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意识到,国际生需要学好母语,需要拥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根基。

  国际教育不是传统教育的对立面。它是扬长的教育,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,孩子长处在哪里。

  任何一种教育都有选拔机制,这是不可避免的,国际教育同样存在“卷”的现象。假如因为逃避“卷”而选择国际教育,初衷就错了,结果也将产生偏差。

  我们英语再好,也很难融入国外文化。最重要的是拥有一种能力——在异国他乡展示中国人的特质和精神面貌,从而做到文化的交流融合。

  比如在初中阶段,付出时间和汗水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成绩,但是到了高中阶段,可能就会“原形毕露”。

  如果耗费精力所获得的短期效益,不足以支撑长期追求,我们要考虑换一种教育方式了。

  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孩子,更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和发展,这也是招生制度所决定的。

  我们并不是要培养一个在国外生活的孩子,而是让他获得“相对自由”,未来出得去,也回得来。

  如果你也在选校方面有困惑,不妨和学校校长、老师亲自聊一聊,给孩子匹配适合的教育规划和升学方向。

  接下来的5-6月,远播将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远播多元升学规划咨询会,各地热门学校校长/老师、教育界大咖等嘉宾都将亲临现场,有需求的家长赶紧预约起来吧~